.
不是天鵝,但也不是醜小鴉
 
  (原載常春月刊2006年3月"醫心有方"專欄 )
劉嘉逸 2006

    .
- 精神科不是最重要,但是有需要。
   .
    日前參加一項官方會議,這是系列的研討會,召集各方代表討論醫院設置標準,新法案原擬規定兩百五十床之醫院需設置精神科,很多醫院對此規定「很感冒」,於前次會議中被刪除,精神醫學會希望提案挽回,筆者奉命擔任理事長之幕僚,列席說明。

    該次會議並未論及此提案,但於中場休息時,聽聞幾位前輩聊天:「精神科?唉呀,算了算了!」語氣諸多不耐與嫌惡,一個醫療專科竟讓醫療基構領導者排斥至此,深感痛心與不解。

   .    .
    個人常與服務於綜合醫院之精神醫療同仁互勉,努力工作,作好醫療服務。讓醫療社群覺得精神科有需要,值得開設,不要靠法規強制設制而生存。

    其實綜合醫院的精神醫療需求極高,國內外研究皆指出,內外科住院病患中,15-20%以上罹患「需積極治療」的精神疾病,門診病患共罹精神疾病者也在 15%以上,這些精神疾患大多屬「輕型精神疾病」,如失眠症、焦慮症、憂鬱症等等,都是綜合醫院,不論大型醫院或社區醫院,能夠,也應該關照的。

    我常舉例,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,內科醫師四百多位,外科醫師三百多位,精神科醫師卻有近兩百位(美國為開放醫院制,醫師員額很有彈性 ),他們精神科病床其實只有20床,主要之服務在門診及照會。典型的「綜合醫院精神科」模式。

   .    .
    最近聽一位台裔日籍醫師陳博士演講,他在日本開設小型婦產科醫院。診療個案過程,發現許多婦女有情緒或自律神經問題(比如更年期),乃增聘一位精神科醫師幫忙,本來兼任,後來變專任,並聘了數位心理師。

    筆者詢問為何有如此先進的眼光與作為。他的回答很簡單:「臨床有需要啊!」。令人汗顏,國內不少婦產科醫院,相信沒有一家設精神科的,有需要嗎?絕對有需要。但是大家都覺得「到別家醫院看就好了」,沒想讓自己醫院之服務品質更完備。

   .    .
    精神科效益好嗎?這是最不應該談的,醫療服務應基於「需求」,而不是「賺錢」。

    但是為了讓中小型醫院經營者放心,不得不提及。根據醫管專家估算,精神科若只開設門診,其成本效益在正10%以上,且中小醫院之效益高過大型醫院。

    -- 有需求,不虧損,何樂而不開設?

   .    .
文章刊載: 2006/03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.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.   .回主任的話
上載日期: 2006/04          回一般著作